从我国国有资产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资产规模非常庞大。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表示,目前正在部署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国家明确了主攻单产的重点任务,要求重点强化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聚焦提高单产,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王宜林“下海”:瞄准“四个大庆”

农作物品种先后经历了6到8次更新换代,对提高粮食产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不能只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必须尽快转到主攻单产水平提升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认为,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支撑单产提升的潜力巨大。刘信介绍,目前全国仿种子清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据调查统计,2021年我国大豆品种试验亩产在149公斤到236公斤之间,玉米品种试验亩产在565公斤到1043公斤之间,接近或者超过美国大田的亩产水平。

目前,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45%,还有提升空间。我国粮食产量从2000亿斤逐步攀升到1.3万亿斤以上,平均亩产从68.6公斤增加到387公斤,良种功不可没。这一方面受汽车和涉房消费拖累。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但无论从当季GDP同比增长水平,还是从两年平均增速衡量,一季度经济运行尚未恢复到常态,仍处于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 侯嘉成)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超出市场预期的4%。这意味着后期通过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带动居民房贷利率下行的空间较大。从绝对增速水平上看,当前社零仍然处于修复初期,加之物价水平明显偏低,下一步政策面在促消费方面的空间较大,迫切性也较强。

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但主要因计入的土地购置费同比转正,建筑安装投资依然处于两位数下行过程,一季度楼市回暖势头能否延续,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短期内房地产投资还将处在同比负增长状态。考虑到当前土地市场仍然偏冷,降幅较去年全年进一步扩大,预计判断土地购置费对房地产投资的支撑作用难以持续,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仍将持续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王宜林“下海”:瞄准“四个大庆”

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比2022年全年明显回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魏建国表示,从行业来说,一季度的旅游业复苏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随着大家摘掉口罩,旅游出行的欲望增加,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供给还是不足的。3月社零同比10.6%,远好于预期的7.2%,两年复合增长3.3%也与1-2月的3.5%大体相当。对于二季度消费态势走向,魏建国表示,他不太同意一些专家认为的当前消费只是一种试探性的恢复,还需要等到二、三、四季度才能做判断。

特别是深圳、上海等地方,专门开辟夜市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空间。另外,线上线下消费增长加快。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7%,消费复苏迹象明显。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以北京市为例,2月份部分工作日,北京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日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4月14日,北京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达到1201.16万人次,时隔636天再次恢复至1200万人次水平。

王宜林“下海”:瞄准“四个大庆”

部分门店创历史新高,比如杭州东站店单月营收首次突破了百万。在这方面,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做好消费全面爆发的准备,消费配套基础设施较好。

随着市场流通改善,网上消费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单位18类商品零售额类值中,有近七成商品类值同比增长,其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5%、9%。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消费有望延续恢复态势。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6%、5.9%。在魏建国看来,二季度的餐饮、旅游等消费还会继续加速爆发,二季度有望迎来社零消费的两位数增长。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

(资料图片)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4月1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今年一季度的消费数据是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是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content_biaoqian ,.content_biaoqian a ,.content_biaoqian a span{color:#fff !important;font-size:14px;}。

同时,随着线下消费场景恢复,实体店零售逐步改善。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591亿元,增长10.5%。

二季度消费增长或更快除了服务消费,一季度商品销售增势较好。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

随着国际客运航班的持续恢复,3月份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8.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55亿元,同比增长10.6%。出行和旅游方面,商务差旅全面重启,市内出行也明显提升。服务消费改善明显从主要特点看,一季度服务性消费回升明显。

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上年四季度是下降1.7%。分航线结构看,国内航线完成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6.6%,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8.6%。

同时,3月份两位数的社零消费增长是来之不易的,一季度政策发力已经开始,这只是一个开端,政策发力的叠加效应还会继续爆发,二季度明显会好于一季度。比如,房车消费的基础设施配套还待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接待能力还待提升,城市停车难问题还待进一步完善配套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没做好旅游消费报复性复苏的准备。

目前国内商品和服务消费整体仍低于趋势水平,加之房地产复苏有望推动家电、装潢等方面消费支出。一季度社零消费同比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3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指向企业等社会集团消费的改善更快。

居民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和其他用品及服务增长较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社零消费中占比较高的汽车类消费在3月份下滑2.3%,和房地产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下滑2.4%。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零售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3月份各大城市商圈周末人潮汹涌,很多餐厅出现排队现象。

国际航线完成224.2万人次,同比增长717.0%,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2.4%。从居民人均消费情况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从国内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就业和物价稳定,后续消费将逐步恢复。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飞猪了解到,2023年第一季度,平台国内酒店、国内门票预订量均已远超2019年同期。

国际酒店预订量、签证办理量同比去年增长超5倍。随着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基本生活类消费持续增长,支撑商品销售额稳定回升。